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现在虽然市场越来越呈现出火爆的局面,但具体推广起来,还是阻力越来越大。无论是制造环节、还是消费环节,都容易出现一波三折现象、甚至冷热不均的问题,这确实说明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变数越来越大。这尽管与基础设施的建设滞后不无关系,但反映在制造层面,仍存在着一些车企跟风与见风使舵的被动制造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国内汽车制造的发展,也同样对中国品牌的整体技术升级不利。 可以说,在消费环节,由于存在着补贴与限购的两大问题的影响,已经从一前一后两个方向触动了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只不过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跟不上以及人们对新技术的稳定性存在疑虑,这就使新能源汽车整体消费、容易出现一波三折的尴尬。所以,在汽车制造层面,如果还要依附于政策补贴的拉动以及盲目实施跟谁跑战略,不仅会带来更多的被动问题、也会使国内汽车新技术的整体发展遇到更大的阻力。这就需要,国内企业在传统制造已然被拉开了不小距离的情况下,只能有舍有得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并在引领技术与结合国情两个方面发力,才是最为重要的。而那些只根据政府补贴的多少来制造新能源汽车,显然是最不可取的短期行为。 国内新能源车制造为何要摆脱传统制造阴影 对于自主汽车来说,由于起步晚以及国际制造的全面融入,这也使制造格局上不得不处在跟谁跑、甚至委曲求全的境地。虽然说进一个阶段的追赶卓有成效,但在整体上的技术滞后以及品牌价值层面的难以拔高,仍是真正制约国内汽车制造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随着新能源的普及与产业化的发展,确实给了国内汽车带来了一个真正的机遇,这不仅可以实现弯道超越,同样也对树立品牌形象有益。只是由于,一些国内汽车制造,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不仅愿意延续跟随跑战略、也更多的停留在新能源发展见风使舵的阶段,这才是国内制造难以真正实现弯道超越的关键所在。 可以说,面对国内制造的技术滞后局面,则需要用面壁之后的破壁办法、不断的实现赶超。这既需要摆脱传统制造给国内阴影;也需要在新制造技术层面做到人无我有,这才是真正能够在新能源制造上走自己路的关键步骤。而国内制造要想真正冲出国际制造的重围,不仅需要更好的立足于国际影响力、更应该从自身特点中挖掘令消费者青睐的潜力。别的不说,比亚迪能够在新能源汽车上一骑绝尘,这并非是企业靠对新技术的兴趣所使然,而是企业能够从体系化发展以及国际市场新技术转变入手,来对待自身的发展与进步,这才是企业能够不断保持新技术突破的重要前提。像不久前,比亚迪被联合国授予“联合国能源特别奖”称号,完全是企业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的综合发展与领先的具体表现,这不仅使企业在新技术上突破有了相应的回报;而且也在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软实力方面,夯实了更重要的基础。由此不难看出,国内企业要想真正做好新能源汽车,真正的实现弯道超越,就需要摆脱传统制造带来的阴影,别无他路可循! 技术上引领与符合国情需要比啥都重要 对于国内汽车制造来说,近一个阶段的进步已经显而易见,这不仅是由于中国品牌制造的发力,已经让消费者看到了国内企业惊人的进步;还在于,一些企业更多的引入国际制造,也使得中国品牌的制造,开始敢与合资制造一争高低。特别是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上的领跑与长安汽车运用比合资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这都分别在自身的产品制造过程中有了突出的表现。甚至,像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上,能够摘得世界销量冠军以及长安在SUV碰撞上能够刷新国内记录,这也都充分反映了国内汽车难得的表现力。 而作为这两大企业突破自身制造的核心问题,无疑是他们很好的把握了技术引领与符合国情需求这两大重要特点,从而使其也在新制造方面见到成效。像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引领,早就从企业全面转型开始,就已经在技术的引领方面取得了先机。谁都知道,新能源汽车作为新技术,存在着诸多的难度与不确定性,但企业能够不信邪的全力以赴投入,不仅先制造出具有跨界能力的E6、更在双模动力车“秦”的市场表现上,形成了引领自主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特色,这恐怕才是比亚迪重视产品突破与引领的最重要收获。而对于长安汽车能够在传统制造上异军突起,也是因为与符合国情的品牌打造不无关系的,因为,他们甚至现实的普通百姓需求,最需要具有性价比优势的安全与保障,抓住了这一点,企业新品牌不受青睐才怪呢! 平心而论,对于国内品牌的成长与壮大,决不能按部就班的发展与进步;更不能指望技术的依赖,这才是国内汽车制造最主要的发展与突破前提。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国内企业要想在新技术转型期实现突破,只有以我为主的面对技术引领与符合国情需求者量较大发展特点,才是真正的出路。否则,若在新能源 |
声明: 本网站为冲压和钣金业内信息集合和展示平台,欢迎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为行业人士提供参考,文章并不代表MFC的观点。书面刊用本站及MFC《金属板材成形》的原创文章,必须获得MFC的书面授权;电子平台转载,则必须注明作者和出处,对于盗版、冒名和不注明出处等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后果,MFC保留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