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MFC金属板材成形网 > 正文

MFC 行业观察——金属板材成形杂志2020年第四期

2020-05-19 15:31:46 来源:
收藏
导读:

全国PMI:制造业景气小幅下滑,程度尚可

PMI 综合

4 月全国制造业PMI 小幅回落至50.8%,但仍在荣枯线上,且处于历年同期中等水平,指向制造业景气程度尚可。主要分项指标中,需求、生产略有下滑,价格回落,库存转差。分规模看,大、中型企业PMI 双双回落,而小型企业PMI 有所回升,三者均处于线上。4月全国制造业PMI 仍处线上,指向经济修复态势延续。

全国制造业 PMI综合(%)


中观层面,4 月以来地产、乘用车销量增速稳中有升,发电耗煤增速降幅也明显收窄,印证内需及生产相对稳健。而国外疫情加速扩散,经济压力主要来自外需。

需求

4 月新订单指数回落至50.2%,仍处线上,内需相对稳健。新出口订单指数大幅下滑至33.5%,创下13 年以来同期新低,指向外需受疫情影响明显承压。

生产

4 月生产指数录得53.7%,较3 月的54.1% 略有回落,但仍创下18 年以来同期新高,印证4 月以来五大集团发电耗煤同比增速降幅逐旬收窄,汽车、钢铁和化工等主要行业开工率也是涨多跌少。

库存

4 月原材料库存指数回落至48.2%,产成品库存指数略上行至49.3%,供需双双回落,但需求相对弱于生产,使得库存状况略转差。

价格

4 月购进价格指数下滑至42.5%,出厂价格指数同步回落至 42.2%,4月以来国际油价大跌,国内钢价、煤价走低,预测PPI 环降0.6%,同比-2.4%。

新订单

4 月新订单指数由3 月的52% 回落至50.2%,持平于13 年以来同期新低,但仍处线上,其中内需表现相对稳健。

出口订单

4 月新出口订单指数由3 月的46.4% 大幅下滑至33.5%,创下13 年以来同期新低,指向受疫情影响,外需明显承压。

就业

4 月PMI 从业人员指数自3 月的50.9% 回落至50.2%,但仍在线上,且创下13 年以来同期新高,经济继续复苏使得就业压力略有缓解。而城镇调查失业率目前处于接近6% 的高位,4月17 日的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六保”,其中保居民就业放在首位,可见

稳就业仍为当前工作的重心所在。

各家利润.png

2019 ~ 2020Q1 白电各公司营业收入(亿元)


白电板块复盘:行业整体承压,龙头份额提升

空调概览:终端遇冷价格战渐起,行业洗牌龙头提升

复盘2019 年空调市场,在经济增长放缓、地产调控趋严及贸易形势紧张等因素影响下,19 年初空调春季增长失速,后续618 大促及旺季销售仍未见起色,行业整体较为承压。产业在线零售数据显示,2019 年全年累计总销量同比下滑0.74%,其中全年内销量

9212.01 万台,同比下滑0.69%,外销量5769.48 万台,同比下滑0.82%。

2020 年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上下游供应商不能及时复工复产,相关订单、安装工作难以开展,同时终端销售市场几乎冻结,白电行业从生产到零售端普遍承受较大压力。空调由于其市场服务、安装属性较重,为白电中受到冲击最为剧烈的品类。产业在线数据显示,2020 第一季度 累计总销量同比下滑31.58%,其中第一季度内销量仅1076.15 万台,同比下滑50.85%。

2020 第一季度疫情冲击下,市场均价未有明显改善,保持下行趋势。

2020M3 空调零售均价为3241 元,同比下滑16.73%,虽仍未恢复,但环比2 月降幅28.95% 已有回暖迹象,后续动销策略仍待观察。

根据京东数据,2020 第一季度美的线上份额为42.25%,同比增长9.90%,格力线上份额为22.56%,同比增长3.75%,龙头地位进一步夯实;奥克斯受挫严重,线上份额同比下降16.00% 至14.61%。

冰洗概览:终端平稳均价上行,龙头份额波动提升

冰箱需求平稳,线下均价提升。根据中怡康数据,2019 年国内零售量、额同比分别下降9.35%、6.02%,2020 第一季度零售量、额同比下降40.34%、39.06%,系线下销售额受疫情影响较大。受产品创新升级推动,2019 年零售均价同增3.67%,2020第一季度零售均价同比提升2.14%。

2019 年洗衣机零售额同比增长4.2%。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0 第一季度疫情冲击下销售量、额同比下降45.40%、42.34%,随着市场向品牌化、品质化转型,产品形态持续迭代,均价水涨船高,20 第一季度均价同比提升5.60%。

中怡康数据显示,全年海尔/ 美的系/ 海信科龙系/ 美菱/ 西门子零售额份额总和达82.44%,同比增长0.58%,市场集中度较前三季度进一步提升0.29%。2020 第一季度市场延续19年向头部品牌集中的态势,上述五大品牌零售量份额达81.85%,同比提升4.52%。

海尔市占率继续提升,中怡康数据显示,海尔冰箱2019 第一季度/Q2/Q3/Q4 零售额份额分别达到36.10%、36.19%、37.38%、37.21%,同比增长1.54、1.01、1.65、1.32%。20 第

一季度 海尔零售额份额达到38.74%,同比增加2.63%。

洗衣机市场,海尔、美的双寡头优势明显,份额波动上行。2019 年洗衣机集中度小幅提升,海尔、美的系凭借产品、品牌、渠道端的综合实力继续扩大领先优势,两大集团零售份额整体呈现此消彼长,波动提升的态势。2019年海尔、美的系洗衣机零售额份额分别为36.33%、26.40%,同比增长2.76%、1.38%。2020 第一季度,海尔、美的系零售额份额分别达到36.57%、28.02,同比分别+4.72%、-1.32%。

家电各家数据.png

2019 ~ 2020Q1 白电各公司归母净利润(亿元)


厨电板块复盘:竣工回暖底部向上,疫情干扰回暖节奏

行业概览:19 年回暖信号释放,疫情冲击终端遇冷

2019 年厨电行业仍处底部。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地产调控形势严峻等因素影响,2019 年厨电行业仍在底部运行。2019 年烟、灶、消零售额分别为352.4、200.2、44.5 亿元,同比分别下滑7.5%、4.1%、10.6%。

2020 第一季度 疫情明显冲击厨电市场,消毒柜逆势增长。市场受限于销售、物流、安装,出现较大降幅,2020 第一季度 油烟机全渠道零售额30.6 亿元,同比下降51.7%,零售量254.9 万台,同比下降46.2%;燃气灶全渠道零售额22.1 亿元,同比下降43.8%,零售量388.5 万台,同比下降39.4%;消毒柜全渠道零售额8.7 亿元,同比上升0.7%,零售量125.8 万台,同比上升12.6%。

分渠道看,厨电产品偏重安装,线下销售与地产施工节奏短期中断,厨电行业遭受明显冲击。油烟机、燃气灶等更新换代率较慢的安装类产品第一季度表现较差,同比均有大幅度下滑;疫情期间健康类消毒柜产品表现完全相反,同比明显上升,20W5、20W6 线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75.72%、514.57%。随着国内疫情好转,近几周线上销售数据率先显著回暖。

小家电板块复盘:传统龙头仍强,新兴赛道崛起

奥维云网推总数据显示,2019 年厨房小家电(煲、磁、压、豆、料、榨、水)七大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速仅为1.6%,销量同比增长14.9%,放缓趋势明显。其中料理机、电饭煲表现较好,增速为7.6% 和6.6%;豆浆机、电磁炉、榨汁机表现不佳,降幅为15.7%、10.1%和8.2%,承压较为显著,主要受到替代产品冲击影响。

三足鼎立局势稳定,Top 品牌优势显著。2019 年小家电行业整体寡头竞争格局稳定,美的、九阳、苏泊尔三足鼎立,占据市场绝大部分份额。分渠道来看,线下渠道集中度更高,Top3 占据市场超过90% 份额,其中美的市场份额提升0.5%,苏泊尔份额提升0.7%,九阳份额下降2.1%;线上渠道,美的占据26.7% 市场份额,较2018 年提升0.4%;苏泊尔占据20.1% 市场份额,较2018 年提升0.5%;九阳占据20.8% 份额,较2018 年降低0.1%。

品类丰富黑马频出,整体集中度下行。小家电行业品类丰富且还在不断扩充产品线,以满足个性和小众需求。煲、磁、压、豆、料、榨、水七个主要品类经过发展和竞争,已出现掌握技术和市场优势的龙头品牌,top3 和top5 集中度较高。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19 年大多数品类集中度都出现显著下降,新兴品牌通过活跃的创新和营销活动寻找立足空间,与龙头错位竞争,谋求发展与市场空间。

小家电20 第一季度复盘:疫情期居家类小电热销,线下受冲击较大

受疫情影响中式小家电增长受挫,西式小家电表现较好。2020 第一季度疫情期间,小家电基于单价低、体积小、免安装、轻服务、易配送的特点在线下渠道受到重创的情况下能快速迎合线上销售减轻疫情伤害,奥维云网数据显示煲、炉、压、水、豆、料合计零售额为114.9 亿元,同比下降23.7%,其中中式小家电(煲、炉、压、水、豆)零售额同比下降28.6%,西式小家电(料、榨)零售额同比仅减少4.9%,表现较为稳健。

日本锻压机床协会会员2020 年3 月份订单同比下滑19.3%

日本锻压机械工业会有100 多家会员,涵盖主流的锻压和钣金设备企业,2020 年3 月份会员总订单额为301.4 亿日元,比2019 年同期下降了19.3%,连续13 个月低于2019 年同期的结果。2019 财年(日本的2019 财年是截止到2020 年3 月31 日)是疲软的一年,所有月份均低于2018 同期。

2020 年3 月,压力机类机械的销售额为107.3 亿日元,比2019 年度同期减少20.6%。超大型压力机增长了13.6%,大型压力机下降了55.4%,中型压力机下降了22.5%,小型压力机下降了4.4%。液压机下降14.0%,锻造机床下降了18.8%, 自动化和安全装置下降了61.2%;钣金机械为109.2 亿元,同比减少29.1%,激光等离子机床减少40.3%,折弯机减少13.9%,数控冲床下滑30.1%。

日本国内销售额为145 亿日元,同比下降32.1%。 其中电机行业增长10.7%,但汽车下降60.5%,金属制品制造业下降12.1%,通用机械下降41.7%,钢铁和有色金属下降38.9%。出口额为76.0 亿日元,同比下降7.5%。向中国出口上升了82.8%,欧洲上升了0.5%,印度上升了2.4 倍,但北美下降了61.8%,东南亚下降

了44.2%,韩国和中国台湾省下降了74.7%。

日本机床工业协会会员3 月订单同比下降40.8%

日本机床工业协会(日工会)4 月9 日发表了3 月份机床订单实际成绩(速报值)为773 亿5500 万日元,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与2019 年同月相比减少了40.8%,可以说是大幅度下降,连续18 个月减少。2019 年度比2018 年度减少34.9%,为1 兆994 亿4900 万日元,连续2 年减少。

3 月接受订货的日本国内需求为342 亿3500 万日元,比2019 年同期减少了36.5%,连续16 个月减少。外需同比减少431 亿2000 万日元,连续18 个月减少。关于今后的趋势,日工会认为,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严峻的状况将持续下去”(调查企划部)。

19 年度虽然连续10 年保持了超过1 兆日元的增长,但这是自受雷曼冲击影响的09 年以来,时隔10 年再次跌破1 兆1000 亿日元。中美贸易摩擦的严峻形势,再加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的影响,内需和外需都陷入了低迷。

内需方面为4466 亿2800 万日元,同比减少36.5%。外需方面为6528 亿2100 万日元,同比减少33.8%,已经是连续2 年在减少了。外需跌破7000亿日元,是09 年雷曼危机以来的首次。

四月乘用车销量V 型反转、重卡创新高

据乘联会数据,4 月前四周销量分别同比增加-35%、14.7%、-0.5%和12.3%,总体同比下滑1.6%。据第一商用车网,2020 年4 月重卡销量约18 万辆,同比大涨52%,刷新了历史记录。2020 年1 ~ 4 月,我国重卡市场累计销售45.4 万辆,比2019 年同期小幅增长2%。

据乘联会,1 月零售同比增速-20%,2 月增速-80%,3 月增速-40%, 4 月的零售体现出中国车市的V 型反转态势已经基本确定。4 月车市恢复的主要原因包括:复工复产进一步恢复;刚性购车需求逐步爆发;换车需求也加速释放;国家和部分地方促进消费的政策出台落地,推动了前期观望消费群体的购车需求释放。

预计5、6 月份销量有望进一步向好,同时可避免2019 年二季度由于国五切换国六导致车企利润下滑的现象。

重卡销量创新高的原因包括2、3月份的需求压抑带来的需求释放,物流车和牵引车需求旺盛,同时,随着各地基建工程投资的陆续启动,工程车市场需求明显回升。全年看,重卡有望继续维持高位。

疫情对全球汽车业影响跟踪

巴西汽车销售商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 年4 月巴西汽车销售量仅为5.57 万辆,环比下降65.94%,同比下降75.97%;法国4 月份的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88.8%;意大利3 月乘用车注册数量同比下降85.37%。

部分汽车零部件如轮胎、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多家企业已相继宣布涨价,涨幅最高达到2 倍以上。涨价潮或持续半年至一年时间,产能恢复后或将恢复。

由于疫情对第一季度的利润造成了极大冲击,大众汽车和戴姆勒呼吁德国政府介入,出台刺激汽车消费政策,帮助提升市场需求。2020 年第一季度,戴姆勒息税前利润初步数据为6.17 亿欧元,下滑77.96%,预计2020 年财年总收入将低于2019 年。大众汽车

表示,2020 年第一季度汽车销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3%,经营利润下跌了81%。根据大众汽车预测,2020 年全球乘用车销量将下降15% ~ 20%。

国内外主流企业动态:汽车主流企业一季报承压明显

从一季报看,乘用车及客车企业普遍亏损,如长城汽车、广汽集团、上汽集团的联合营企业、长安汽车、宇通客车等均亏损。经销商龙头广汇汽车一季度亏损4 亿。重卡产业链表现较好,中国重汽/ 潍柴动力/ 威孚高科扣非净利润同比增幅为-14%/-23%/-19.3%。

零部件一季报表现略好于整车,但亦有较大降幅,如宁德时代(扣非净利润下滑53%)、福耀玻璃(扣非净利润下滑26%),华域汽车(盈利0.1 亿)。

看全年业绩,乘用车板块最为承压,零部件中海外占比较大的,负面影响或将于2020 年二季度开始显现。

工程机械受基建影响回暖明显

财政部2020 年一季度已提前下达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18480 亿元,包括一般债券5580 亿元、专项债券12900 亿元。截至4 月15 日,全国各地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5691 亿元,占提前下达额度的85%。

城轨作为新基建重点投入方向,建设规划批复呈现加快趋势。发改委于2020 年1 月及3 月先后批复徐州二期及合肥三期的城轨建设规划,总投资额分别为536 和798 亿元。自2018 年下半年审批重启以来,共批复11 个城轨建设规划,总投资额达1.2 万亿元。城轨迎来黄金发展期,并将显著提升产业链景气度。

挖掘机迎曙光,3月销量创新高。受春节假期和疫情影响,2020 年1~2月工程机械销量承压。3月以来国内重大铁路项目、能源项目、外资项目已经基本复工,前期销量压力逐渐得到释放。3月共计销售挖掘机械产品4.9万台,同比增长11.6%。

其中,国内市场销量4.66 万台,同比增长11.2%;出口销量2798 台,同比增长17.7%。从吨位结构来看,小挖需求快速增长。3 月份小挖销量3.16万台,同比增长18.5%。疫情影响推迟工程机械旺季,随着复工进度持续推进,下游需求稳步上升,修复产业链盈利能力,预计4 月份销量保持高位。

装载机与起重机仍处于低位,未来有望回暖。3 月27 日,中国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特别说明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受春节假期因素和新冠疫情影响,2020 年3 月装载机销量1.5 万台,同比下降17.2%。国内市场销量1.2 万台,同比下降19.8%;出口销量2955 台,同比下降4.68%。但3 月销量较1~2月已出现明显回升,未来随着下游企业开工率的提升,装载机与起重机有望进一步回暖。

新基建内涵


新口径下“新基建”带动的投资规模测算

根据发改委对新型基础设施最新的定义,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大方面,5 月即将召开的两会也可能会对“新基建”提出更加具体的措施。

根据我们的测算,新口径下新基建未来五年的投资规模最高可达11 万亿以上。

新基建对经济的拉动将更具长效作用,建议关注新基建各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

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其中:通信网络基础设施:5G 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到2025 年合计大致在2 ~ 2.5万亿之间,从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的带动来看,到2025 年累计带动投资规模或将超过3.5 万亿。物联网:预计至2025 年,物联网基础设施领域如芯片+ 感知+ 网络层(蜂窝模组)将带来超过10000 亿新增规模。

工业互联网:预计2020 至2025 年历年新增投资规模合计在6000 ~7000亿之间。卫星互联网:预计国内未来五年的在低轨卫星群方面整体投资规模在80 ~ 150 亿美元之间,约560 亿至1050 亿人民币之间。

新技术基础设施:AI:相关底层硬件和通用AI 技术及平台的基础设施投资至2025 年累计规模预计达2000 亿元左右。云计算:预计在未来五年中国的云计算市场增速将持续领先全球。从投资规模来看,目前中国厂商每年投到云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大致在1000 亿元人民币左右,预计2020 年至2025年中国累计投资于云基础设施的规模将达到1.24 万亿。区块链:预计至2025年累计投资规模将达到986 亿人民币。

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中心:预计到2024 年,中国IDC 业务规模达到2558 亿,相较于2019 年新增1160亿元,意味着从2020 年预计至2024年中国数据中心的新增投资规模超过1100 亿元。智能计算中心:预计至2025 年中国AI 服务器累计市场规模将达409 亿美元。而一个典型的计算中心的成本构成中,服务器的成本占比在60% 以上。因此估算至2025 年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规模累计将超过4800 亿元人民币。

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其中: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未来五年,中国智慧交通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趋势。预计至2025 年中国智慧交通IT 支出规模累计将达到4247 亿元人民币。智慧能源:预计2020 ~ 2025 年我国电力信息化累计投资规模将超过7000 亿,其中2020 年和2021 年增速超过10%,平均增速近8%。

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目前,已经开始建设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单个项目平均投资规模大致在20 ~ 30 亿之间,而一般此类重大项目建设周期大致在3 ~ 5 年左右,粗略估算至2025 年国家在创新基础设施三大领域累计投资规模在1000 ~ 2000 亿左右。


相关阅读: MFC平台首发原创

分享到:

声明: 本网站为冲压和钣金业内信息集合和展示平台,欢迎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为行业人士提供参考,文章并不代表MFC的观点。书面刊用本站及MFC《金属板材成形》的原创文章,必须获得MFC的书面授权;电子平台转载,则必须注明作者和出处,对于盗版、冒名和不注明出处等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后果,MFC保留追究的权利。

我来说两句(共0条评论,0人参与)注册 登录 |

  •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品牌展厅365天全天候线上展厅

推荐专题

 

微信公众号

冲压钣金门户

扫描或搜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