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路线一旦掉链子,谁能给中国新能源政策“擦屁股”?
2020年10月中国汽车工程协会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建议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比20%,2035年占50%。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无论是协会的建议,还是相关部门的政策,都鼓励电动车发展,虽然也提及节能车,但模棱两可,HEV主导?涡轮增压主导?48V主导……莫衷一是。原因简单,现行节能路线,要么成本高,要么受制于人,要么效果不显著。个人觉得发展电动车固然重要,但当务之急仍是传统燃油车的节能减排:
一是用短短的15年时间,实现燃油车到电动车的切换,不太实际,适合学术交流,不宜一拍脑袋就成了相关部门的方针政策;
二是实现传统燃油车的节能减排,是发展电动车的基本前提。电动车优点很突出,比如加速快、电气化先进等,缺点也很突出,充电慢、易自燃等。性格鲜明的产品,易壮大细分车市,如高端电动车,但难以满足多数人需求,难以成为主流消费品;
三是目前流行的HEV、48V、T动力等节能路线各有优缺点,不等于就没更好、更适合中国车市的节能路线,比如很早被人提及,但目前已被边缘化的K-Car模式。K-Car模式源于资源稀缺的日本,核心理念就是节能减排,与中国的新能源诉求如出一辙。
K-Car车型排量不超660ml,目前技术下的百公里油耗大体3~4L。我国相关部门期望2035年中国燃油车的百公里油耗降至4L,乘用车整体降至2L,言下之意,中国只要大力发展K-Car模式,适当发展电动车,就可轻松实现2035年的节能目标。再加未来15年车企不断升级技术,节能效果只会进一步显著。
K-Car模式不仅节能效果显著,成本也不高,技术也不受制于人。吉利、长城、长安等一大堆牛逼轰轰的本土车企,憋不出HEV可以理解,如果连个0.6L三缸涡轮增压发动机都搞不定,真可以直接拉出午门打屁股!
近十多年随着青年家庭为主的首购用户大规模涌入,K-Car模式快速被边缘化。未来十多年,中国车市将全面进入增换购主导的新时代,代步、买菜、接送孩子等增购需求将急剧膨胀,将为K-Car模式提供优越的发展环境。
K-Car模式是中国汽车产业实现“渐进式节能减排”的关键,也能有效迎合中国车市的新用户需求,接下来就看相关部门是否愿意成人之美,是否愿意鼓励1.0L及以下车型发展。
来源:君临车市
免责声明:本文援引自网络或其他媒体,与本官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声明: 本网站为冲压和钣金业内信息集合和展示平台,欢迎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为行业人士提供参考,文章并不代表MFC的观点。书面刊用本站及MFC《金属板材成形》的原创文章,必须获得MFC的书面授权;电子平台转载,则必须注明作者和出处,对于盗版、冒名和不注明出处等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后果,MFC保留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