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MFC金属板材成形网 > 正文

一周要闻回顾 关键字:大族数控,长光华芯,2月PMI,复合3D打印市场……

2022-03-08 10:20:43 来源:
收藏
导读:

企业动态

大族数控创业板敲钟上市

2月28日,大族激光子公司深圳市大族数控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大族数控”)举行了“云上市”仪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正式敲钟上市,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据悉,公司本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不超过4200万股,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投资于PCB专用设备生产改扩建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为了顺应PCB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大族数控通过自主研发及创新,开发新产品,打造了机械钻孔设备、激光钻孔设备,激光直接成像设备,机械及激光成型设备,通用、专用及专用高精测试设备等多款专用设备,主要产品在性能、可靠性上已达到行业先进水平,逐渐实现进口设备的国产替代。

锐科激光医疗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3 月 3 日,由湖北省激光学会组织的“一种用于脂肪靶向加热的红外光源”的科技成果鉴定会在光谷生物城主持召开,会议对锐科激光和海沁医疗共同开发的“一种用于脂肪靶向加热的红外光源”项目进行科技成果鉴定,并一致同意通过该科技成果鉴定。

此次锐科激光和海沁医疗共同开发的用于脂肪靶向加热的红外光源,具有电光转换效率高、光束均匀性好、功率模式可调等特点。

通过在多家用户单位测试应用,证明该光源性能稳定、可靠性高,符合医疗美容行业市场需求,该产品应用于医疗塑形美容市场,将替代传统医疗塑形技术。

此项成果鉴定的通过,标志着锐科在激光医疗研发领域的突破,使公司的激光产品矩阵更加丰富。

未来,锐科激光将加快现有成果的推广应用及产业化,助力医疗美容创新成果推向市场、造福大众。

华工科技三款产品入选2021湖北省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推荐目录

近日,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联合十部门发布了《湖北省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推荐目录(2021年版)》,其中华工科技核心子公司华工高理、华工激光、华工图像的三款产品成功入选。

列入推荐目录的创新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先进性、新颖性和适用性,具有较好市场潜力和较大推广价值的产品。

此次入选的三款创新产品涉及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多个重点产业。

“面向电子行业超薄材料超快激光加工装备”采用红外皮秒激光器,可以对薄至30微米的超薄玻璃进行精细切割,其高精度、低损耗的加工方式正在替代传统加工工艺,并将成为未来主流。

智能家居用系列高温 NTC温度传感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智能家电产品中。

为了解决传统光学防伪易于仿制的难题,公司创新性地将高频光栅结构成像技术与专业的生产工艺结合,研发出光学动感信息智能防伪膜,图案可通过视角变换呈现移动和消失等动态效果,即使是在昏暗的灯光下也可以轻易观察到。

双喜临门!长光华芯注册科创板获批复,又一半导体激光芯片项目获大奖

3月1日,经审阅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意见及注册申请文件,中国证监会同意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

此外,公司“高亮度长寿命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入选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这也是近5年江苏省唯一一家由企业独立申报并荣获一等奖的企业。

长光华芯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成果转化等项目的支持下,围绕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的最核心指标,功率、亮度、寿命及效率,在最关键的三大技术领域(腔面解理及钝化处理、芯片结构设计及制备工艺、外延结构设计及材料生长)进行了10年的技术攻关和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

核心指标经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全面达到甚至部分超出国外先进水平。

长光华芯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自主研发和生产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公司产品已在相关国家重大项目或工程上应用,并在激光先进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改变了我国高能激光领域因为“有器无芯”而被 “卡脖子”局面。

力星激光华中首台30000W激光切割机发机

近日,力星激光万瓦级高端配置激光切割机——领航星NAVSTAR-12025(12m*2.5m双交换台,配置IPG30000W)顺利出机。

这是华中地区第一台搭载国际顶尖品牌IPG超高功率30000W激光器,并融合多项专利技术的激光切割机。

领航星在行业内首创的“中空”、“双床身”专利技术与IPG30000W的结合,将在长达十年以上的使用期内,都可以保持行业最优化的电光转化效率,这对于万瓦机的最低功率损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这款设备除了床身、动力系统独一无二,还在为客户创造最大效益上做出贴心的优化,在大负荷工作量下, NAVSTAR-12025仅电费一项,一年便可省出二十几万元。

行业动态

2月制造业景气超预期回升,经济增长加快

2 月制造业 PMI 为50.2%,比上月上升 0.1 个百分点,连续 4 个月在扩区间运行。当前,国内经济将持续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

从国内来看,在疫情反复、俄乌冲突引发全球震荡的乱局之下,稳增长政策将继续加码发力。

制造业方面,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与资金紧张制约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助企纾困政策仍需推进与落实。

从海外来看,俄乌冲突对国际能源与粮食价格、国际供应链以及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冲击。

预计今年外贸形势复杂,但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有助于稳定外贸基本盘。

基于国内稳增长政策的支持,预测 2022 年中国 GDP 同比增长可能在 5.5%左右;同时,今年的工业增加值可有望获得略微高于 GDP增速的增长水平。

华工科技马新强两会提议组建武汉光谷国家实验室

2月28日,华工科技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马新强表示,在今年的全国两会将提出组建武汉光谷国家实验室的建议以及支持武汉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议。

马新强指出:“武汉拥有国内最大的激光器产业基地,2021年,武汉光电子产业规模近万亿,占全国50%以上。

湖北光谷实验室依托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长达18年的国家实验室筹建基础,联合世界级领军企业,集聚以12名院士为代表的战略科学家等光电领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强磁场国家重大科技设施装置,具有在光电领域建好国家实验室的‘科研优势’‘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等叠加的多重优势。”

基于此,他建议,尽快批复同意以华中科技大学牵头,联合优势科研力量,以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和湖北光谷实验室为基础组建武汉光谷国家实验室。

另外,马新强表示,华工科技当前正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

公司将进一步围绕“新基建、新能源、工业数智化”赛道提升创新效能,着力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产品,以高品质撑起“中国制造”好口碑。

2028年复合3D打印市场预计达198亿美元

据Research and Markets 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8 年,复合 3D 打印预计将价值 198 亿美元,期间的CAGR为27%,随着复合材料的发展,复合3D打印未来在医疗保健、国防、汽车和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推动下,亚太地区市场将实现强劲增长。

随着复合材料的发展,作为一种可提高零部件机械性能的先进材料,特别是在航空航天和汽车行业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行业认可,终端用户可以打印更轻、更坚固的复合材料组件——甚至比某些金属更坚固。

目前更多的制造商已加入3D打印行业,可提供个性化的复合材料解决方案。例如,瑞士制造商9T Labs刚宣布了一轮1700万美元的融资,以加速复合3D打印平台3D Red Series的开发,这家瑞士公司能够将通过增材融合技术制造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的过程完全商业化。

该公司致力于碳复合材料的3D打印,其采用“增材制造+压缩成型”的制造工艺能实现大批量工业级连续纤维零件的制造。

全国“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已超过2000多个

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促进工业和信息化平稳运行和提质升级有关情况。工信部总工程师田玉龙,针对目前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效等方面进行了回答。

田玉龙表示,当前我国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创新活动呈现出良好态势。

一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不断夯实。通过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培育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超过150家,平台服务的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对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二是转型范围不断拓展。

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向制造业融合渗透,特别是在钢铁、汽车、装备、电子、石化等工业行业领域,融合创新、交叉创新不断深化。

“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全国已经超过2000多个。三是转型程度不断提升。下一步的的重点工作包括,一是要突出重点,增强企业数字化能力。

二是要扩大应用,丰富产品供给。三是要建生态,优化数字化改造环境。

相关阅读: 消息类文章

分享到:

声明: 本网站为冲压和钣金业内信息集合和展示平台,欢迎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为行业人士提供参考,文章并不代表MFC的观点。书面刊用本站及MFC《金属板材成形》的原创文章,必须获得MFC的书面授权;电子平台转载,则必须注明作者和出处,对于盗版、冒名和不注明出处等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后果,MFC保留追究的权利。

我来说两句(共0条评论,0人参与)注册 登录 |

  •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品牌展厅365天全天候线上展厅

推荐专题

 

微信公众号

冲压钣金门户

扫描或搜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