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80有望成为特斯拉主力电芯,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4680采用大圆柱+全极耳+干电极等全新技术,大幅提升了能量(5倍于2170电池)、功率(6倍于2170电池),降低了电池成本(14%于2170电池),优化了散热性能、生产效率、充电速度,能量密度、循环性能等。
全极耳大幅降低内阻、提升功率、安全性、快充性能,所需激光切割工序倍增:传统电池只有两个极耳,分别连接正极与负极,而4680电池实现了全极耳(直接从正极/负极上剪出极耳),从而大大增加了电流通路,并缩短了极耳间距,进而大幅降低内阻、提升倍率型。由于极耳数量远多于常规设计,所需激光切割工序倍增。
4680大圆柱与高镍的适配性更好,刺激高镍产业链发展。铁锂材料价格更低,安全性能更高,不断挤压三元材料市场份额。大圆柱电芯与高镍的适配性更好,特斯拉采用高镍NCM811正极材料,有助于提升高镍市场份额。
4680大圆柱与硅负极适配性更好:硅负极理论最大电池容量可达4200Wh/kg,远高于石墨的372Wh/kg,特斯拉第一代4680电芯未采用硅负极,预计是因为特斯拉首次涉足电芯领域,未采用非常激进的设计。
动力电池组装用胶解决方案
1、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电动汽车,是解决能源、环境、城市交通等问题的一个主流趋势,也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A 现状
当下,家用的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已在大地区投入使用;电动公共汽车、巡逻车、接待车、搬运车、摆渡车等,已经在各行业得到广泛普及。燃料电池汽车、生物能源汽车等洁净能源汽车已正在如火如荼的研发设计中,未来必将成为主流。
B 政策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无限开阔。近10年来,国务院不断加大对其资金的投入,包括对技术进步、技术改造专项基金、支持重点汽车生产企业等。各城市也在不断在政策、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消费补贴,等环节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推广中。
C 格局
传统汽车产业链涉及一百多个产业,新能源汽车是在传统汽车产业链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当前,多数国家将重点放在发展纯电动车上。上游主要增加了锂离子电池、电机及控制系统、汽车整车控制系统,下游则增加了充电设施、电池回收等产业。
D 核心
在纯电动汽车(EV)的成本构成中,电力驱动系统(包括动力电池系统和电机驱动系统),占比达到整车的50%以上。其中,锂电池是关键之一,故有“得锂者得天下”的呼声。
而胶粘剂是实现电力驱动系统稳定、高效、持久、安全工作的一个核心因素之一。
2、汽车动力电池的基本构成
a 汽车动力电池简介
目前主流的汽车动力电池是: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低温性能好、可靠性高、寿命长、电池续航也更长等特点,但造价偏高;而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低、便于汽车量产且电池易于回收,安全性较三元锂高,但续航上逊于三元锂电池。
MORE →
01 软包电池:
(1)安全性能好:软包电池在结构上采用铝塑膜包装,在发生安全隐患的情况下软包电池最多只会鼓气裂开,而不像钢壳铝壳电芯那样会发生爆炸。
(2)重量轻:软包电池重量较同等容量的钢壳锂电池轻40%,较铝壳锂电池轻20%。
(3)容量大:采用软包装节约体积20%以上,比容量提高50%。
(4)内阻小:软包电池的内阻较锂电池小,可以极大的降低电池的自耗电。
(5)设计灵活:外形可变任意形状,可以做更薄,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开发新的电芯型号。
(6)一致性较差;
(7)成本较高,通过规模化生产解决;
(8)漏液,通过提升铝塑膜质量来解决 ;
02 圆柱电池:
(1)自动化生产工艺成熟,产品良率高,pack成本较低;
(2)采用圆柱形的电池组一致性强,电池组能量密度较高;
(3)电池小、电池组散热面积大,散热性能优于方型电池;
(4)生产工艺成熟,电池一致性较高。
(5)人们普遍担心其中一只电池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车的供电,轻者造成电动汽车趴窝,重者造成各种事故;
03 方形电池:
(1)壳体采用铝合金、不锈钢等,内部采用卷绕式或者叠片式;
(2)对电芯的保护作用强于铝塑膜电池,电芯安全性相对圆柱型电池有较大改善;
(3)壳体较重导致电池组能量密度有限,自动化生产程度低,产品良率低,一致性较差。
3、动力电池用胶解决方案
胶粘剂在动力电池上的四大作用
1.为动力电池提供防护效果;
2.实现安全可靠的轻量化设计;
3.热管理;
4.帮助电池应对更复杂的使用环境。
动力电池组装用胶点解析
A 软装电池组装用胶解析
电芯与电芯之间的粘接——结构粘接
基材:铝板和外包PET膜
要求:粘接定位,导热,与PET膜和铝板粘接性好
解决方案:
双组份聚氨酯结构胶
单组份有机硅胶
双组份硅胶
产品特点:
双组份聚氨酯结构胶:耐高低温性能好,固化物胶层柔韧,收缩率低,耐冲击性好,粘接强度高;
单组份导热硅胶:涂覆方便,粘接性良好,但是大面积使用固化慢或内部不固化;
双组份硅胶:需要施胶设备,若使用小包装,成本高,但是大面积使用内外都可以固化粘接;
B 圆柱形电池组装用胶解析
1) 导电片与模组壳体的粘接
基材:PC片和镍片/铝片 镍片/铝片和ABS/PC
要求:粘接定位,耐温-40℃~85℃ 快速定位;
推荐产品:
第四代丙烯酸结构胶
耐高温热熔胶
产品特点:
第四代丙烯酸结构胶:低气味,适合小空间大量使用,耐疲劳性能好;耐高温热熔胶:
及时粘接性能优异,但需要特定的施胶设备;
2) 电芯灌封
要求:导热,固定电芯,减震,阻燃,增加安全性,低密度
产品推荐:
双组份导热硅胶
产品特点:
有机硅导热灌封胶,胶层柔韧,减震效果好,导热系数可调节,但整体灌封大幅增加
电池组重量,并增加成本;
3) 圆柱形电池底部的粘接固定
线束隔离板,焊点位置保护胶
要求:阻燃,低气味,对铜,铝,,PVC,PP,硅胶材料无腐蚀性,尽可能快速固化
产品推荐:
阻燃黄胶,UV胶,环氧保护胶
免责声明: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声明: 本网站为冲压和钣金业内信息集合和展示平台,欢迎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为行业人士提供参考,文章并不代表MFC的观点。书面刊用本站及MFC《金属板材成形》的原创文章,必须获得MFC的书面授权;电子平台转载,则必须注明作者和出处,对于盗版、冒名和不注明出处等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后果,MFC保留追究的权利。